医生站在手术室外操控机器人,成功为七旬老人换瓣膜
传统的介入手术,由医生站在手术台旁直接操控器械完成操作。而本次手术,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借助一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把手术的“主战场”搬到了手术室外。术中,王焱在手术室外通过控制台精准操纵手术室内的机器人主机系统,精准完成瓣膜系统的输送、定位、释放等一系列高精复杂操作。从瓣膜输送器进入体内到撤出,仅耗时24分钟,充分验证了机器人系统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术后,患者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改善,出院时心脏射血分数(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明显好转。
机器人辅助手术将成趋势
我国现有约2500万心脏瓣膜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近年来,瓣膜病治疗从传统外科手术演进到微创介入手术。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技术难度大,医生学习曲线较长,目前国内仅有部分医院能独立开展,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长足进步,手术操控更加精准,可缩短年轻医生学习曲线,还能实施远程手术。王焱教授表示,机器人辅助心脏介入手术是医学发展必然趋势,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赋能下,它将对传统心血管介入治疗带来深刻变革。
机器人24分钟为患者换心门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楚燕 通讯员 刘云芳)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医院”)运用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成功为一名70岁的患者实施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是继2023年12月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后,厦心医院在瓣膜介入手术领域的又一创新性成果。
医生站在手术室外做手术
接受手术的是一名70岁的男性患者, 他5年多来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近期病情加重。经厦心医院团队详细评估诊断:他有心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另有二、三尖瓣轻度反流,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问题。由于心功能差、病情重,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医疗团队决定通过介入的方式为其置换受损的主动脉瓣。
-完美体育官方网站